近日小编看到一则关于宝宝的新闻,让我不禁为各位家长们捏一把冷汗。
《注意!重庆2岁小孩患重症手足口病导致死亡》
据重庆晨报报道:近日,有市民在本地论坛发帖称:永川一两岁小孩因发烧、四肢痛、发抖、呕吐,到医院就诊,诊断是急性咽喉炎和胃肠炎,孩子病情加重后转上级医院抢救,最终抢救无效死亡,其出院证明考虑重症手足口病。
/ 新闻截图 /
看来手足口病真的是家长们的公敌啊!据小编了解,像这样类似的事件还真不少,例如下面这几桩:
患 手 足 口 病 实 例
注:以下案例均来自新闻报道。
2017年深圳手足口病已超1万例
深圳市疾控中心6月1日发布数据,截止5月31日,2017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046例,所幸是无死亡病例,而且与2016年同期相比,病例数(18666例)下降了46.18%。
广东省因此病已死亡两例
广东卫计委25日发布手足口病预警信息,据悉,截至5月22日,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7554例,死亡2例;较2016年同期相比病例数(112708例)下降48.94%,死亡病例(3例)减少1例。
4岁男童染手足口病而死亡
5月23日中午12时30分许,中堂阳光爱儿幼儿园中二班小朋友黎某贤(4岁11个月)因重症手足口病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。记者采访时了解到,黎某贤从发病到死亡,只有短短的3天多时间。
看完这些,小编觉得真的是太太太恐怖了。讲真,被手足口病缠上的宝宝,那日子可真是不好过啊。那么问题来了,要预防手足口病,首先得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!
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,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。
一般全年均有发生,每年的5-7月是高发期。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家长,要特别留意。
症状
其症状为宝宝口腔内颊部、舌、软腭、硬腭、口唇内侧、手足心、肘、膝、臀部和前阴等部位,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、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。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
有的宝宝会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还有一些宝宝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,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。
传播渠道
想问手足口病是如何缠上(传染)宝宝的?
当然是靠它的得力助手啦—各种肠道病毒。如:EV71病毒和柯萨奇A16病毒等。不过它们都是通过“老三样”来攻击健康宝宝↓↓↓
预防方式
看吧,手足口病的感染套路也就这些,不论哪个助手,都很容易攻陷。下面把这个“15字口诀”分享给你们↓↓↓
勤洗手
✔ 宝宝要洗手
宝宝饭前、便后,或者外出回家之后,爸妈要给宝宝洗手。有些宝宝喜欢吸吮手指,更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。
✔ 爸妈要洗手
爸妈在和宝宝玩耍、给宝宝换尿布or处理便便之后,要洗手。
✔ 洗手要彻底
为了洗干净双手,建议用流动的清水+洗手液或肥皂洗手,至少洗20秒。洗完之后,要用各自的毛巾擦干。
吃熟食
给宝宝吃的食物,一定要确保“全熟”。生冷食物no! 半生不熟no!
喝开水
给宝宝喝的水,要彻底煮沸,生水就不要给宝宝喝啦。
勤通风
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。另外,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,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流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地方。
晒太阳
宝宝的衣服、尿布、毛巾、被褥等物品,要经常换洗和晾晒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每次给宝宝使用餐具或奶瓶之前,进行高温消毒。
现在,各位家长们你们清楚了吗?最后,我再透露点小信息。目前,手足口病派出的主要助手是EV71病毒。
EV71杀伤力强,比其他助手更容易引起重症和死亡,但它也很容易被攻陷,适龄宝宝只要接种肠道病毒71型(EV71)灭活疫苗,它就无法攻击宝宝啦~
但是,肠道病毒71型(EV71)灭活疫苗只能对付EV71。 如果是柯萨奇A16或其他肠道病毒攻击宝宝,宝宝还是会得病哦~
所以说,宝妈宝爸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了。如果发现宝宝出现发热、手、足、口出现疱疹时要及时去医院看看。如果宝宝还发烧、皮肤发冷、精神差、手脚发抖、抽搐时一定要第一时间送至医院治疗,可别大意了!